1、被动学习
不少成绩不好的同学不习惯认真听讲,做笔记。也不习惯自习的时候非常独立,非常自觉地学习,但喜欢在课堂上开小差,自习的时候说话,甚至睡觉。不少同学在学习时表现出强烈的依靠心理,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,没学习的主动权,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/
2、抓不到学科特征
不少同学有着求胜心理,期望各学科、各要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,结果每科常识都没抓牢,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。
每一个学科的作业布置都与课程的重点相符。有基础问题也有提升题。作业贵在精不在多,有的题目可以选择不做,剩下的时间可以放在学科重点上突破,也可以多进行考虑。
3、忽略基础,刷题多而杂
中学学科增加自然作业量也会增加。不少同学在漫无目的地做题,但最基本的要点还是模棱两可。
近年来,中考愈加看重在基础上检验同学们的能力,熟知入门知识,深入知道,做题是效果最好的。 所以,在平时作业中,要多做基础题,从基础题到提升题、高难点等,一步步提升自己解题的能力。
4、找不到合适我们的办法
不少同学都非常烦恼。“我每次做作业都非常认真,但成绩没提升”,是由于找不到合适我们的办法。
老师在课堂上一般要解说常识的来龙去脉,剖析定义的内涵,剖析重点难题,强调思想办法。
有些同学听课不专心或者听不懂要素。课后,不可以准时巩固、概要、探寻常识之间的联系,只能赶作业、乱套题型。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学习致使白天没精神,或者根本不听课,自己做别的事情,结果都是事倍功半。
5、不会概括
不少同学都有如此的误区,他们觉得上完课完成作业后就万事大吉。觉得这节课学的要点,下节课老师必然会再讲。多做题就能学会办法,所以忽略平时概要。基本上觉得以学习为任务,以作业为负担。不想回顾概要,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会了。
6、上课一听就懂,其实没真懂
大部分同学忽略了这个问题,他们从没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听了解了。上课听了老师的要点后,以为“了解了”,就停止了学习过程。上课时没记笔记,也会不复习当天上课的内容。
7、看书一看就会,其实没真会
不少同学看书的时候,像蜻蜓一样如水,翻了几页就觉得会了,却看不深。考试的时候遇见了觉得会做的题目,最后不是做不出来就是得不到满分。
这也是浮躁导致的,要想静下心来看书,应该如此:
课前看书,目的是探寻课堂上学习的问题。
课后看书,从课堂上学会的问题中第三探寻新的问题。
8、题目没看全就开动,题目需要都不注意看
有的同学在做作业和考试时没仔细审题,只能着急做。拿到题目时,第一要维持平静的心情,别着急做题,而是要先看了解题目再做,边审题边考虑:这道题考什么要点? 给出的直接条件能解决问题吗? 有哪些隐含的条件? 解决问题有什么要求?
9、拖延症
拖延症可以说是大伙的通病,不可以深入学习,对常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。
10、沉迷于手机和互联网
虽然目前是互联网年代,但有的同学完全没自制力,整天玩,牺牲学习和休息时间偷偷玩手机。 也有同学把手机看成是形影不离的宠物。
11、陷入小孩子早恋或受同学的影响
目前的同学正处于青春期,一些同学恋爱后,学业自然荒废了。 现在爸爸妈妈最害怕的是什么? 怕不在你身边认识坏孩子,怕你学吸烟,怕你学喝酒,怕你交坏朋友……
孩子离开爸爸妈妈是早晚的事,人本来就是社会属性,不可能不交新朋友,不是所有遇见的人都是好人。 但,请时刻警惕交友不慎,容易伤害自己! 记住!